2024年4月29日 星期一 农历甲辰【龙】年三月廿一
请您登录:○教师 ○学生 ○家长
当前位置:师生空间>班级主页>正文


【星娃风采】赖路琦说汉字
——————柳
发布人:周双双  发布时间:2023/3/23 17:35:02
中华汉字,生动形象。传播文明,盖世无双。
连缀成句,顿挫抑扬。书法字体,各具特长。
篆书隶书,古色古香。行书流畅,正楷端庄。
狂草奔放,凤舞龙翔。对联形式,汉字独创。

左右工整,能简能详。既便言志,又供观赏。

大家好,我是南外河西一附小四(8)班的赖陆琦,今天我给大家介绍的是汉字“柳”。

一、字源演变
“柳”字产生于商代甲骨文时期,那时的“柳”是上下结构的,上面是木,下面是卯。一直到西周金文,才出现了左右结构的“柳”,左边是木,右边是卯。此后基本定型。

二、本义解析
关于“柳”的意思,《说文解字》中这样记载:柳,小杨也。

虽然柳和杨同属于杨柳科植物,生活中,我们也经常将杨柳并谈,但是它们还是有很大差别的。柳树的叶面狭长如眉,枝条柔韧,常常软软垂下。而杨树的叶面比较宽阔,通常呈心形,枝条较为坚硬,常常是上扬着的。

由此可见我们经常在古诗词中看到的“杨柳”一词,其实指的是柳树。“杨柳”一词最早出现在我国先秦时期的第一部诗歌总集《诗经》中的《小雅·采薇》篇:“昔我往矣,杨柳依依。今我来思,雨雪霏霏。”

三、“柳”在古诗词中几种意象
1、咏“柳”颂春
因柳树常在初春抽枝发芽,所以被誉为春的使者,春的象征。比如唐代诗人贺知章的《咏柳》:“碧玉妆成一树高,万条垂下绿丝绦。”把柳作为春的使者,描绘得栩栩如生。又如宋代诗人志南的《绝句》:“沾衣欲湿杏花雨,吹面不含杨柳风。”看到柳枝随风起舞,婀娜多姿,我们好像看到了迎面而来的春天的神态。
2、以“柳”惜别与抒愁
因为“柳”和“留”字读音相近,因此在中国诗词中“柳”和“惜别之情”似乎形影不离。就像李叔同的词《送别》中写道:“长亭外,古道边,芳草碧连天。晚风拂柳笛声残,夕阳山外山 。”又如王维《送元二使安西》:“渭城朝雨浥轻尘,客舍青青柳色新。”在这些送别的诗词中,“柳”让惜别之情跃然纸上。
由于折柳时常被作为送别时的信物,当在他乡看到柳树的时候,人们往往会想起家乡,想起恋人或故友,于是柳也成为思念与抒愁的代言人。比如柳永《雨霖铃》:“今宵酒醒何处,杨柳岸,晓风残月。“再如王之涣《凉州词》:“羌笛何须怨杨柳,春风不度玉门关。”

3、借“柳”写柔
柳叶儿在微风中随风飞舞,婀娜多姿,又使人联想到了女子的美丽容颜。于是,人们常用“杨柳腰”形容女子纤细柔美的腰肢,用“柳叶眉”来形容女子又细又长的眉毛。如温庭筠在《南歌子》写到:“转盼如波眼,娉婷似柳腰。”如欧阳修《阮郎归踏青》:“梅如豆柳如眉,日长蝴蝶飞青。” 
4、以“柳”写高洁的品格
柳,还是一种高洁品格的象征。除去梅兰竹菊四君子,柳也是文人心目中高洁秀雅的典范。我们很熟悉的东晋诗人陶渊明,就因为喜欢柳树,在自家门前面种上了五棵柳树,并且自号“五柳先生”,过着隐逸的田园生活。又如王维《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》中:“复值接舆醉,狂歌五柳前。”这里以“五柳先生”自比,写出了对隐居生活的一种向往。“柳”也就成为了隐士的一个象征。

柳树只是这样自然地静静地长着,却因为人们的想象被赋予了这么多有趣的含义,真是奇妙!

网友评论
请您评论(您的评论不代表本站立场)
游客不能评论。[请登录]


您的位置您的位置您的位置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站内搜索 网站地图 电子邮箱 在线调查 后台登录 

POWERED BY SSF中小幼数字化管理一站通 V2020.00611.final md910  ALL RIGHTS RESERVED © 2004-2024

主办单位:南京外国语学校河西初级中学第一附属小学 地址:() 电话: 传真:

访问计数:

苏ICP备17055169号

通知公告
新闻播报

扫一扫